手术是西医常用的“外治”手段,适时用、用准了、用好了可快速解除病痛、去除病因。但各种手术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。受术者尤其是高龄老年患者,必须实施全面系统的做好围手术期医疗护理,保障生命安全。

常见手术风险
一,麻醉风险,如呼吸抑制、过敏反应、心律失常等,严重者可导致术中意外;
二,组织损伤风险,包括手术切口对皮肤、肌肉、血管、神经等的直接切割伤,以及邻近正常组织器官的间接损伤;
三,出血风险,轻者引发贫血、低血压,重者可危及生命;
四,术后并发症风险,如切口感染、腹腔感染、肺部感染、肠梗阻、肾功能不全等。
风险主要原因
临床观察显示,高龄患者术后风险主要源于以下三方面:
一、机体代偿能力衰退
高龄老人即使看似健康,重要器官功能也多处于临界状态,手术创伤易引发连锁应激反应。72岁的罗某在德国某知名骨科医院接受腿部旧伤手术,虽操作顺利,却于术后次日因高龄体弱、创伤应激诱发去世。此类案例表明,手术对老年机体的潜在打击可能超出预期,需警惕“雪上加霜”效应。
二、多病共存与慢病急性化
高龄患者普遍合并多种基础疾病,术后应激状态易导致慢病急性发作或轻症转重。91岁的张先生患高血压多年、两年,前列腺增生致尿频十余年。一天,跌倒后髋骨骨折,虽手术成功,但术后出现顽固性呕吐,最终因进食障碍全身衰竭去世。这提示老年患者术后管理的特殊性——基础疾病可能在应激下恶化,形成\"慢病急性化\"危象。
三、器官退行性变与免疫低下
高龄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器官退行性改变,心肺功能储备不足,康复能力下降,免疫防御机能衰退,感染风险显著升高。例如,术后卧床易引发肺炎、静脉血栓等并发症,在器官代偿能力低下的老年群体中,这些并发症更易演变为致命威胁。
李姓老人60岁膀胱结石开放手术7天康复,70岁胆囊结石微创手术4天出院,而80岁做前列腺增生及膀胱结石激光手术后,因多器官退化出现3次感染,调养3个月仍未完全恢复,凸显高龄患者术后康复的艰巨性。
风险防控策略
一、严格术前评估
坚持“非手术优先”原则,即使无明确手术禁忌证,也需谨慎评估手术必要性。若药物治疗或其他保守疗法可控制病情,应优先选择非手术方案。确需手术者,需建立“术前-术中-术后”全流程管理体系,尤其强化术后风险防控。
二、个体化术后管理
医护团队需针对老年机体特点,制定个性化防风险方案:
1. 基础状态维护:术前指导患者清洁身体、修剪鼻毛、戒烟戒酒、控制血糖;术后加强营养支持,促进伤口愈合。
2. 多学科协同监测:密切关注心、肺、肾等重要器官功能,早期识别感染、血栓、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征兆。
3. 早期康复介入:在病情允许下,指导患者早期床上活动或离床锻炼,降低肺部感染、静脉血栓风险。
三、患者协同配合
患者及家属需严格落实医疗方案,做好术前和术后防护,发现异常,与医护人员及时沟通处理。
湖南医聊特约作者:蒋志成 郑赞朴关注@湖南医聊,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!
(编辑YT)